2017-07-11 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平台
为进一步落实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》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规划,近日,科技部、质检总局、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《“十三五”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》(国科发基[2017]175号,以下简称《创新规划》),《创新规划》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为主线,围绕健全技术标准创新协同推进机制、激发市场主体技术标准创新活力、培育中国标准国际竞争新优势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,以标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,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。
一、《创新规划》基本原则
二、《创新规划》的发展目标
标准科技创新目标
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研制基础通用与公益>1000项
产业共性技术国家标准>1000项
国际标准>200项
推动中国标准被国外标准引用、转化>1000项
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:50个
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:50个
▶培育形成一批重要的团体标准。
▶培育一批以标准引领发展的创新型、先导型企业,企业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。
▶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标准工作越来越普遍,企业技术标准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,跨界、复合型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标准化人才不断涌现。
三、《创新规划》的重点任务
专栏1 基础通用与公益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制
1
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
研究节能、节地、节水、节材、资源循环利用及能源与环境管理、环保服务、应对气候变化等标准;人类工效、图形符号、术语、元数据、标准数据、标准样品、统计方法等技术标准;消费品、特种设备、信息、交通、消防、海洋、危险化学品等领域通用标准;教育、文化、卫生健康、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、社会信用、社会责任、品牌培育、质量追溯、防灾减灾等社会公益标准。
2
产业共性技术标准
研究基础数据共享和交换、数字化协同、系统集成、过程控制、自动识别以及制造服务等智能制造标准;生态设计和评价、工艺及供应链等绿色制造标准;基础工艺、基础零部件、基础材料、基础制造装备等制造业共性标准;结构性材料、功能性材料等新材料标准;清洁能源、智能电网等新能源标准;5G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网络安全、新型显示、虚拟现实/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;电子政务、电子商务、科技服务、标准服务等服务业共性标准。
专栏2 重要领域国际标准研制
主导或参与信息通信与网络、深海、极地、空天等新领域国际标准研制,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海洋技术、航空航天、高端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,冶金、机械、电工、船舶等技术基础好的传统产业,以及农林、轻纺、有色金属、家电、中医药、食品及稀土、煤炭、工程建筑等我国优势特色领域,研制一批包含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国际标准。
专栏3 中国标准“走出去”适用性技术研究
在钢铁、有色、铁路、公路、水运工程、石油天然气、民用核能、特色农产品等领域,配合我国海外工程服务开展中国标准境外适用性研究;在电力、汽车、航空航天、中医药、海洋工程等领域,推进实施综合标准化,提高全产业链标准水平,促进与国际标准整体接轨。
四、《创新规划》的贯彻落实
从以下五个面推动《创新政策》贯彻落实⬇⬇
-01-
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,充分发挥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作用,加强科技、行业与标准化管理部门的协调与沟通。
-02-
加强新模式、新业态下技术标准发展路径研究,更好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、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,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。
-03-
健全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机制措施,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机制,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。
-04-
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提升科研人员技术标准创新意识和能力,支持科技创新人员广泛参与技术标准研制。
-05-
完善技术标准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,引导鼓励各方面资金共同投入技术标准研制。